4月8日—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4月10日下午15:15-16:30举行了分论坛18《再谈区跨链》,由德勤区块链中国发起人秦谊担任本场论坛的主持人。
会上邀请了六位重量级嘉宾,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迅雷集团 CEO陈磊;三星 SDS 首席执行官Hong Won-pyo;Visa 副董事长Ellen Richey;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每位嘉宾分别出席作了区块链主题讨论。
本文为六位参会嘉宾的讲话实录精编。
盛松成认为,首先,区块链最好不要和货币相结合,没有前途。
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最早的应用,是一种虚拟货币,虚拟货币本身不是货币,原因在于:世界各国的经济调控是基于财政和货币政策,而政策基础是国家牢牢控制货币发行权,如果市场上流通着比特币和莱特币等虚拟货币,经济如何调控?目前各国中央银行的观点基本是统一的,不承认比特币是货币。所以区块链最好不要和货币相结合,没有前途。
其次,区块链尽量不要用于金融方面。传统金融的支付系统,基本上能满足支付的需要,区块链技术用在支付上,效率反而低,至于反洗钱,也不需要区块链,因为支付系统,微信,银行卡发都能满足反洗钱要求。
对于数字货币,盛松成认为要一分为二,私人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私人数字货币不可能有前途。至于央行数字货币,盛松成认为社会上流通中现金非常少,只有8万亿,而广义货币有170万亿。所以如果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节约印刷成本构不成理由,用于金融机构之间效率也未必高。所以央行数字货币推广到全社会,并不容易。
Visa副董事长Ellen Richey表示,区块链现在的情况规模不是很大,而且也不是特别快,无法实时进行传输货币和价值,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利用区块链提高效率,针对企业的交易提高它的速度。
Ellen Richey谈到,五六年前Visa曾谈到未来是否应该用区块链、比特币作为做支付货币,听完盛松成的言论后其表示赞同。
另外,对于既然是一项资产而不是传输价值的手段,那么它应该受到监管,但区块链这项技术应该应用到我们货币的运输中。虽然区块链现在的情况规模不是很大,而且也不是特别快,无法实时进行传输货币和价值,但区块链可以提高效率,提高企业间的交易速度,相对于零售客户可能不太便捷,因为零售客户非常复杂、分散,记录会面临地点不同、速度较慢的问题。
Ellen Richey认为区块链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不光是传输信息更加快,更快的速度来传输信息。同时,可以加进去更多交易的信息,增加多个结点。考虑到我们所处的行业,它不能够成为有自主权的区块链,应该是有一种授权的。
三星SDS首席执行官 Hong Won-pyo认为,区块链应该是可以用于企业,用于对账,处理账务的过程是一种高效的体制。
“我们搞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管理体系,他们用这样的区块链电子合同来检验合作伙伴的资质,效果非常好,效率非常高。”Hong Won-pyo表示。
根据我们自己的定义,应该是一种基于信赖的交易体质,应该是形成一致的分布式的网络式的方式。它应该是可以用企业,用于对账,处理账务的过程是一种高效的体制。通过分布式的总账的方式,它的未来是非常吸引人的,尤其对很多的公司来说。不管他们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我们已经在商业领域对好几个公司部署了区块链技术。
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Hong Won-pyo表示,首先,他们做了一个由38个公司组成的网络,在海洋运输物流方面的业务运用到了区块链技术,这样的话就可以追踪运输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实时分享。从他们现阶段定的技术、业务方面做分享机制是有一定困难的,但使用区块链技术后就可以高效的分享信息追踪。
制造业我们也进行了应用。这是全球的一个电池制造企业,他们的供应链管理非常复杂,有很多供应商,而且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我们搞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管理体系,他们用这样的区块链电子合同来检验合作伙伴的资质,效果非常好,效率非常高。
李礼辉表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也拥有足够的投资能力,所以我们中国的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技术的研发走在全球的前列。我这里主要谈一下区块链金融发展的情况。
金融是什么?
1、 金融业务的本质是用别人的钱来做自己的生意。
2、 金融行业存在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风险。
3、 就金融在整个社会定位的话,它是整个经济的枢纽,同时又是老百姓的钱包。
从这几个定义出发,我们看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它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第一是它必须要达到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交易对标准。第二是它必须满足规模化、高频次的要求。因为金融交易是多方参与的、频度很高的交易。
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在2016年底以前,区块链的规模化应用并没有取得根本的突破,不管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技术。但到了2017年,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说两个大的趋势,区块链金融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
第一个突破是建立多维度交互的架构,它在多参与方、高复杂性的金融交易的场景中,能够实现众多的交易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的交易。比如应用跨链的技术,它可以制定规则、协同治理、规避校验、避免重复、精简流程、共享信息,所以它能够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比如说Fabric它有一个分布式账本的最新版本,一般状态下每秒的处理交易的能力大概在300笔以上,理想状态可以达到1000笔以上,这也表明了技术上的一些进步。
比如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托管系统,实现了资产委托、资产管理、资产托管、资产投资顾问和审计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缩短业务环节,按他们的测算大概减少1/3左右。
比如说微众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所建立的联合贷款的管理平台,它能够实现所有的参与银行之间信息的实时沟通,而且能够给监管机构留下穿透式监管的通道。
第二个突破是建立了可信数据的登记一站式平台。可信数据的登记一站式平台既可以用于金融,也可以用于非金融。
最新的进展是中超区块链技术研究院,他们设在杭州,今年3月份推出了一个叫中钞络谱区块链登记的开放平台。它可以为合作方提供数据的可信证明,提供可查询、可验证的权属登记服务。在它推出这个系统的时候,已经有15家机构,包括司法机构、金融机构,还有其他的一些企业都成为了他的合作方。
另外蚂蚁区块链有个可信数据存证的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一年多了,其中有38家的公益机构,还有355个的公益项目,说明它涉及的资金流动不仅是金融,还涉及到公益的事业。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腾讯正在研发可信区块链,他们想致力于打造经济时代的信任基石。
所以我觉得从这些趋势来看的话,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前景是存在的。当然我们还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可靠性、安全性,外部的权威认证、标准化制度、监管制度的建设等等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估计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这有待于底层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有待于区块链技术的监管制度的建设,有待于我们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但我对区块链未来的应用,包括在金融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充满期待。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表示,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可以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产品溯源的问题。“老百姓最关注的是吃、用东西的质量追溯,买的东西怎么用的放心,吃的放心这是老百姓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在他看来,最难的是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把区块链的技术用于解决老百姓吃的、用的,提升质量工程,所以叫质量链网。
浪潮这边一方面在提供云、大数据、AI的技术,在过程中,区块链的发展,浪潮也是作为技术的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我们在看的过程中,大家在区块链、金融谈得比较多,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感觉技术怎么能解决社会最关注的点,我们通过实验感觉到像老百姓最关注的是吃、用东西的质量追溯,买的东西怎么用的放心,吃的放心这是老百姓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产品的溯源,可追溯的问题,这是一个大的市场诉求。十九大提出中国要质量提升工程,具体从老百姓来看,我买这个东西,比方说,这是不是真茅台,能买的起茅台的酒人很多,但是喝到真的不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防伪费了很多的劲,我们能不能有区块链技术来解决这个东西,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可以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产品溯源的问题。
产品到用户手里面有三个环节,一个是生产环节,第二是流通环节,从生产出厂到流通过程中很多造假,生产环节也有造假。第三是检验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用区块链的技术把三者串在一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质量链网,变成一个网进行推进。
最难的是生产过程的可追溯,原材料的进厂到生产过程都不可以篡改,我们跟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一块合作,质量检测机构跟你一块形成一个,跟官方的配合形成结合。把区块链的技术用于解决老百姓吃的、用的,提升质量工程,所以叫质量链网。
迅雷集团CEO陈磊表示, 最好不要把区块链放在实验室里,而是把区块链放到实际的应用当中去。“一个技术放到实用当中,每天必须面对使用的压力,就会逼着你提升你的技术。提升不了用户就骂你,这是最有效的技术进步的方式。”
我们今天收集用户的计算资源用来做云计算这件事情,已经在商业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国家有法律去监管企业的行为、合同等等,今天这个购买它是在企业和用户之间发生,这个过程中用户是一个弱势群体,用户没办法和企业签合同,企业不执行合同用户也没法告人家,成本太高,他也不懂,我们用区块链去做记账,我们来保证企业和用户之间有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
在记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能是运气,我们做了一个很多很多用户参与的区块链应用。我们去收集用户计算资源的设备叫玩客云,我们把这个设备卖给用户,它其实是一个私人云盘。
我们卖了超过百万台的设备之后,就有百万个这样的设备在用户的手里,有百万的家庭参与了这个活动,就有百万人用这个区块链。对我们区块链的要求就要求很高。刚才大家都提到了区块链最核心的问题是每秒钟能够进行多少次我们认为是智能合约的执行,迅雷今天能够做到100万次。我们也是被逼出来的,所有的技术都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被逼出来的。我曾经在谷歌工作过,谷歌为什么开创了互联网技术新的时代,它也是被逼出来的。
我个人的观点,我们最好不要把区块链放在实验室里,而是把区块链放到实际的应用当中去。当你把说一个技术放到实用当中,每天必须面对使用的压力,就会逼着你提升你的技术。提升不了用户就骂你,这是最有效的技术进步的方式。